岁序广工

首页 -> 岁序广工 -> 栉风沐雨 -> 正文

“土办法”研制出一个国家奖

2023年07月06日

来源:

次浏览

黎樵燊(右)和同学在清华大学合影

1982年,广东矿冶学院复名广东工学院并迁回广州原址办学,短短的几年里,学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7年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一项是黎樵燊教授的“铝合金型材自然发色阳极氧化新工艺”,一项是黎祚坚教授的“电冰箱铝蒸发器研制”。这也是广东工学院首次获得的国家级科研奖项。

受到邓小平接见

上个世纪80年代,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永远是温馨的记忆。在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严寒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中共中央召开规模空前的全国科学大会,摘掉了戴在知识分子头上多年的“资产阶级”帽子,他们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推倒“两个估计”、恢复高考制度、平反冤假错案、恢复职称评定……所有这些,都使中国知识分子真切感受到了全社会对知识的尊重,感受到了环境的宽松,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对于这一切,先后担任广东矿冶学院冶炼加工系系主任、机械工程系系主任、广东工学院副院长的黎樵燊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切体会。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黎樵燊和广东工学院的老院长麦蕴瑜教授一起作为广东省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向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和冶金部唐克部长等领导反映了广工师生关于迁回广州办学的要求。

在有6000人参加的开幕式上,邓小平亲切接见了参会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的著名论断,这些观念让黎樵燊重新看到自己一直坚持的科研工作的价值所在,看到了科研工作的希望,也更加坚定了他毕生为科研奋斗的决心。

由黎祚坚教授、黎樵燊教授等研制的高效太阳能热水器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属国内首创,达国内领先水平

“土办法”研制出新工艺

老广们对广州友谊剧院一定不陌生,因把极具岭南传统特色的庭院、园林有机地融合于现代建筑之中,友谊剧院享有“庭院式剧院”的美誉,曾载入国内建筑学教科书,是当时国内最完善、档次最高的一流大剧院。这里,也有黎樵燊等人的心血。

1976年,广东矿冶学院招收了第一批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黎樵燊担任了冶炼加工系系主任。其时,广州市铝制品公司投入一万元,与学校联合开发铝材的自然发色项目(当时,铝材的门窗是白色的,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自然的古铜色)。领到任务后,黎樵燊、朱友兰、苏穗英等一批科研骨干组成小组,立刻投入了研究工作。然而,在条件艰苦的南华寺,科研谈何容易!科研小组将研究工作分为两部分,小实验就在南华寺校区进行,生产试验则放到广州市铝制品公司的生产车间来完成。在此期间,黎樵燊和课题组的同事经常乘火车往返于广州和韶关,在广州住5毛钱一天的招待所,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

由于南华寺校区的科研器材极其缺乏,小实验一波三折。例如,电解时开始用普通机械搅拌力度不足,发出的古铜色很不均匀;采用空气搅拌可以强化,但没有鼓风设备;只好用挤压充气的篮球胆鼓风,有所改善,但仍然不甚均匀,亦非长久之计。后来,课题组将真空泵倒过来鼓风(这本不符合操作规定,只是权宜之计)。通过这样的“土办法”,终于在铝材上生成均匀的古铜色了。经过相关部门的检测,该生产技术顺利地实现了铝制品的自然发色,颜色的牢固程度很高,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后来,广州铝制品厂通过该项技术的运用,顺利生产出了古铜色的铝合金门窗,这些门窗被安装在广州友谊剧院,成为让当时的人们啧啧称奇的景观。

由于对铝制品的自然发色成果的突出贡献,1986年,黎樵燊的课题组获得了广东省科学进步二等奖,1987年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三等奖。

黎樵燊教授的“铝合金型材自然发色阳极氧化新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原文刊载于《广东工业大学报》206期4版 口述:黎樵燊 文字:陈少徐 李胜彬 供图:黎樵燊)

关闭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电话:020-39322681 邮政编码:510006

版权所有:广东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