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之于大学生,是动手实践的最佳平台,是推进成长的加速器,也是真枪实弹的战场。每年,工大学子们活跃在国内外众多学科竞赛场上,累累战绩背后,是他们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优良品质,是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工大精神。赛场上的他们或踌躇满志、披荆斩棘,或沉稳执着、配合默契,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每向前一步,便离梦想更近了一步。他们是一群不服输的人。
追风少年的“车神梦”
2017年11月,“蔚来杯”2017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上,广工大FSAE车队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夺得全国亚军,这是学校FSAE车队在这项赛事上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时光回到2011年3月,一群踌躇满志的青年,因同一个赛车梦齐聚广工大,组成“FSAE车队”。历经7年磨练,这个当初仅10余人的车队,发展为60余人组成的大团体,他们从无到有,手工打造了4辆油车、6辆电车,七次赛场逐梦,将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造车参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简称“FSAE”)是中国大学生汽车领域中最顶级的大赛,被誉为学术界的F1,要求在一年时间内制造出一辆在加速、刹车、操控性方面有优异表现且足够稳定耐久,能成功完成规则中所有项目的业余休闲赛车。对于刚组建的车队,专业技术空缺、国内资料匮乏、资金来源、仪器设备问题……一个个难题接踵而来。由于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他们的“造车梦”一度遭到外界质疑。但这群不服输的人执着地寻找梦想,无惧艰难困阻,扬帆逐梦。
当时,国内资料匮乏,队员们夜以继日研读大量晦涩的英文资料、与专业教师沟通,三个月内自学掌握了赛车设计的核心知识。但真正动起手来,问题仍旧不断。买来的发动机经改装后,发动机无论如何都点不着,反反复复检查仍旧一无所获。四天四夜,所有队员几乎不眠不休,在图书馆、网络上查询资料。最后,一名队友在国外网站下载图纸研究后,发现发动机少了一个二极管!找到了症结,很快解决了问题,发动机终于能正常工作了!回想起造车时的艰辛和忙碌,他们说:“工作室里铺着草席,实在累了就在那上面躺一会,有的队员连被子也搬到实验室里头。”
在梦想的指引下,FSAE车队连续7年组队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追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1赛季,车队首次参赛,因为排气管断裂无法完成耐久比赛;2012赛季由于车检复检时发现噪音超1分贝而被取消所有动态成绩;2013赛季油车在规定时间内点不着火再次未能完成耐久赛……重重打击下,这群青年却从未气馁,他们身上都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在你想放弃的时候,想想是什么让你坚持到现在,你就会再撑下去,再也找不到放弃的理由。” “坚持再坚持,总会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到了2017赛季,车队研发出华南地区第一辆双电机分布式驱动的电动方程式赛车E08,在动力性能、操控稳定性等方面,与之前的几代赛车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凝结了车队几届师生的心血和汗水,最终E08不负众望,一举夺得全国总成绩第二名。
图4-09:“蔚来杯”2017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上,广东工业大学FSAE车队获得全国亚军
博弈四天三夜 征战数学巅峰
无人驾驶对城市交通有何影响?环境因素怎样影响区域稳定性?未来几十年内社会信息网络将如何演变?……当这些抽象而复杂的问题摆在面前时,你会如何作答?
这便是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简称MCM/ICM)中参赛选手要回答的问题。它是目前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三人一队的参赛队伍必须在四天三夜的比赛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验证和撰写英文论文,解答这些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未来科技等相关领域的具体问题。因其涉及学科领域广泛,综合难度系数大,极大地考验着参赛队员的解决问题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应用数学学院学生刘振东连续两年参加美国数学建模大赛,获得了2017年美赛一等奖,在他看来,“数学建模竞赛是一场‘另类游戏’”。与普通的竞赛不同,数模竞赛要求队员自行选择题目作答,不同的题目、不同的团队,求解的思路和方法不尽相同,答案也并非唯一。很多问题之前没有遇到过,必须查找文献,“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解决问题。面对这样一场“硬仗”,“一个人是无法完成‘战斗’的。”队员们必须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除了体力、脑力、意志力,团队凝聚力也十分重要。为了达成总目标,队员们必须在日常训练中就养成很好的默契,才能在比赛中拧成一股绳,对时间合理预估,严密计划,完成比赛。 “如果有任何一个人放弃,我们都完成不了比赛。”刘振东说:“幸好,我们都是不服输的人。”
早在2000年,应用数学学院就牵头成立了数学建模指导团队,负责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培训工作。从2011年起组织学生参与美国数学建模大赛。近年来,参赛人数逐年递增,并逐渐形成了一套数学建模培训体系。2014年,学校成立了超级数模学社,通过制作宣传板、组织各种比赛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数学建模,这引起了很多其他学院的同学们对数学建模大赛的兴趣,参赛的学生也大幅增多,2017年学校共有79支参赛队伍,2018年增加到110支,获奖人数也为历年最多。
奖项只是一种激励机制。学生的数学思维、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要求,是这项竞赛的真正价值。岑达康2017年时参加了校内数学建模大赛并获二等奖。赛后,有专业老师在课堂上提出,能不能把数学建模的结果引申出去,做成论文或者专利。这极大地触动了岑达康和队友,“学校大学城校区的工大创谷,是工科学子们将科研成果落地的‘圣地’,但我的专业是偏理论的,我们的科研成果怎么落地?”最终,这群不服输的人,把竞赛中做出的“生鲜物流配送最优方法”模型成功申请了专利,成功将奖项也“落了地”。
与“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同场竞技
2018年4月19日上午9点50分,北京大学体育馆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即将打响。
装饰一新的体育馆上空,两块巨大的电子屏十分显眼;场内,整齐的长桌上,放置着“战士们”所需的“武器”——一台电脑、若干纸笔。5、4、3、2、1——万众瞩目的第42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简称ACM-ICPC)全球总决赛开始了!
由唐铭锴、杨富强、林渲竺三位广工大学子组成的“穷游中国”队,与来自世界各国的140支精英代表队同场竞技。经过激烈角逐,“穷游中国”队在入围总决赛的全球140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位列全球第32名;在大陆高校晋级全球总决赛的17支队伍中,位列第8。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全球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被誉为计算机界的奥林匹克竞赛,也有“世界上最聪明人的比赛”之称。竞赛采用现场对抗的方式进行,题目多、难度大,三个脑袋、一台电脑、5个小时,赛场上一个微小的程序错误、一丝急躁或是逞能,都将导致整场比赛的失利。参赛队员除了必须具备全面的学科知识、深厚的算法分析功底、超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还需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稳定的心理素质、快速的临场应变能力。队员们往往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在场上应对自如。因此,他们在竞赛后往往成为国内外知名IT公司争夺的对象。
这是学校第二次晋级ACM-ICPC全球总决赛。学校自2002年起组织学生参加ACM-ICPC亚洲赛,已有16年历史。在学校、学院及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过指导老师、几代队员的共同努力, ACM集训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队伍日常管理和选拔训练机制。
国内,参加该项赛事的学生以保送生为主,他们在高中阶段已经是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选手。面对他们,我们的学生没有任何优势,只有日复一日的苦练。2004年,计算机学院成立ACM竞赛队,定期举行队内周赛、月度校赛、年度校赛。学院还专门建立ACM学生科技创新室,安排专门老师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日常训练、参加比赛。每年新生入学后,每周都组织培训和讲座,并分别于当年12月、次年3月进行新生赛和校赛,选拔队员进队。
唐铭锴是队内的“军师”,负责提供解题思路,“思维训练是长期的积累,平日里,队员们都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节假日都不放过,一投入到训练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几乎都要训练到晚上12点钟才回宿舍休息。”
正是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ACM集训队的成绩和影响力日益扩大,这是学校计算机教育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也是师生们长期付出和积累的结晶。
图4-10、11:第42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简称ACM-ICPC)全球总决赛上,广工大学子取得全球第32名
这群不服输的人,是工大学子的一个缩影。在他们身上,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他们主动去学习,去钻研,去创造,去应对失败和克服阻力。这种力量,也终将引领他们走向成功。
(文字:杜清 梁晓晴 胡志斌 郑泽林 供图:FSAE车队 孙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