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5:19岁在中山大学读研时的黎鑫
黎鑫,1923年生,广东新兴县人,外语教授,中共党员,1945年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1958年调入广州工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前身),任外语教研室主任,1987年8月退休。他作为建校后第一批教师,见证了广工大55年办学历程。退休前,黎鑫教授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书育人先进教师,1993年恢复党内评先后,又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授予“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同年还被评为首届“感动广工人”人物。
“国难下的孩子早成熟”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我来说,国难下的孩子早成熟,”谈到自己的成长,黎鑫教授笑着说。1935年,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的他小学未毕业就顺利考入省立第一中学(后改名为广雅中学)。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黎鑫考取了文化中学高中部。在文化中学被迫迁往惠州罗浮山期间,14岁的黎鑫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开始组织同学们到附近乡镇以演讲、歌咏、话剧等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远离中心城市、信息相对滞后的乡间,学生的抗日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38年,15岁的黎鑫以优异的成绩跳级考进中山大学文学院。此时,中山大学受战乱影响迁往昆明,学子们则自行前往昆明。就在这段旅程中,发生了一件对青年黎鑫影响深远的事情。广西与云南是我国南部两个相邻的省份,可当黎鑫辗转到达广西时,却发现没有交通工具直接从广西前往昆明,只能先前往越南的河内,在河内经由法国人修建的铁路绕道昆明。本国的省间通行,居然要绕道邻国的土地,可见当时的中国交通状况有多落后!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抗日救国,国家才能发展、富强。在中大迁抵云南后不久,黎鑫就曾在文学院所在地创办了民众学校并担任校长,既传授科学文化,又宣传抗日救亡。1940年中山大学从云南搬回粤北坪石后,黎鑫与一些地下党员和进步同学既出钱又出力,开设了“坪石商店”(实为坪石书店,是中共地下党在坪石的重要秘密联络据点),专门出售和推销进步书刊,并宣传中共的抗战主张。读大学期间,他还担任中大文学院话剧团和歌咏团的团长,与进步同学一起积极进行各种抗日宣传活动。读研究生期间,为了募款慰劳抗日战士,他曾作为总导演,导演了歌剧《塞北黄昏》(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作品)。
图2-6:从学生时代开始,黎鑫就十分喜欢体育运动、文学、戏剧和音乐,长期担任歌咏团的指挥和教练。图为上世纪50年代他在中山纪念堂指挥青年合唱的场景
1941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此之前,大批转移到香港的进步文化人士因为交通工具紧张无法撤离到后方,而“孔二小姐”(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之女)却用飞机将自己的爱犬和抽水马桶从香港运抵重庆,引起了全国民众的公愤。西南联大、中山大学等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倒孔运动”。1942年1月30日,中山大学召开“倒孔”大会,由于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在地下党的领导和支持下,黎鑫被推选为“倒孔”的大会主席。会上,带着手枪的反动分子跳出来妄图破坏会议,黎鑫临危不惧,冷静镇定地把对方的谬论一一驳倒,大会得以进行下去。此举对揭露国民党四大家族的反动本质、教育广大群众、发展进步力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敬教劝学 兴贤育人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黎鑫从香港返回广州工作。1958年,他调入广东工业大学的前身广州工学院,任外语教研室主任。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外语水平,黎鑫一边教学生,一边教外语老师和其他非外语老师,而且是英语、俄语双肩挑。
“十年浩劫”之后,为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大力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成为当务之急。于是出现了持续大办教师外语进修班和踊跃参加进修的热潮。黎鑫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额外义务教广大教师英语。这段时间里,他白天上课,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晚上再挑灯夜战,自编外语教材。为了既保证教学质量,又不耽误进度,每编好一个章节,他就自己用手动打字机将英语打在蜡纸上,然后在蜡板上刻写中文部分,第二天一早便送去油印,赶上当天上课的需要。
在繁忙的工作中,黎鑫始终把关爱学生放在首位,每天清早就去学生宿舍,叫学生起床,督促他们早读并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他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在肩负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仍然抽空去上课,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质量。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着下一代的成长,特别是对那些在学习、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总是因材施教、关爱有加,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学业有成、术业有专的宝贵人才,中国工程院邱冠周院士就是他的学生之一。2012年,63岁的邱冠周院士应邀回母校作专题报告时,向师生们隆重地介绍他的英语启蒙老师黎鑫教授。邱院士还记得那时候黎老师教给他们的四字口诀:开口动手,多写多练。“因此,在所有教我的老师中,我最感谢的就是黎鑫老师。”
捐书留校 捐资助学
黎鑫年轻时就养成收集和积累各种学习资料的好习惯。为了使自己大半生收集整理出来的书刊杂志、各类资料更好地发挥作用,他毅然把珍藏了几十年的一大批图书报刊资料无偿捐赠给了学校图书馆。其中有全套的《苏联大百科全书》,马、列著作全集等如今很难买到的珍贵书刊,还有自1949年创刊号开始的全套《新华月报》、《新华文摘》、全英文版《中国日报》、《羊城晚报》等珍贵资料。黎鑫说:“有人叫我把这些书刊拿去拍卖,可以卖个大价钱。我认为,这些书刊资料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也不是拿钱就能轻易买到的。应该无偿捐给学校,让更多师生阅读,为更多学子服务。”图书馆特意为其设立了专门的捐赠陈列室。黎鑫告诉我们,这只是第一批整理好的,接下来他会不断地整理出有价值的书刊捐赠给学校。
图2-7:黎鑫教授助学金发放仪式
黎鑫生活简朴,平日省吃俭用,用节省下的退休金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自2007年起,他设立的“黎鑫教授助学金”已累计发放11年,他还向幼儿园及各个不同层面的贫困学生赠送节日慰问金和助学款,累计60余万元。此外,还经常寄送一些书刊、文具给受助的学生。这一笔笔善款、一本本图书,凝聚了一位年逾90的老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对下一代的深深关爱。学生们在给黎鑫的信中写到:“决心做个有用的人,像黎教授那样撒播爱心,回报我们的社会,回报我们的祖国,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
年逾九旬的黎鑫思维清晰,声音洪亮,很像武侠小说中鹤发童颜的老者形象,当我们向他请教保养秘诀时,他开怀一笑,说:“就用八个字吧——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简单的八个字,道出了这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情怀和境界,也是他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写照。
(原文刊载于《广东工业大学报》193期4版 文字:李胜彬 供图:黎鑫 刘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