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广工

首页 -> 岁序广工 -> 弦歌不辍 -> 正文

广东工业设计推广的杰出人物

2023年07月19日

来源:

次浏览

图2-25:杨向东

杨向东,教授,1970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1987—1989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日本千叶大学工学部工业意匠学科留学,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首任院长,2006-2018年任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院长,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形态及其创新方法、区域工业设计振兴。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10部,为企业成功设计开发产品80余项,主持完成各类科研课题30多项,曾获轻工总会工业设计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中国工业设计界第一批向西方学习的学者,杨向东带回了现代设计的新理念;作为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首任院长,杨向东奠定了设计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花甲之年,他来到东莞,在这世界制造业中心地带,创建了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推动“设计创新、潮起东莞”风生水起,打造“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成为知名的品牌赛事。他充满理想,在创新创意的世界里,天真纯粹得像个少年;他务实笃定,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设计领域,敢创敢干如同壮年;他淡泊平和,在教书育人的生涯里,慈祥睿智彰显长者风范。

他的故事,值得我们记录和回味。

1997年,年届50的杨向东举家南迁,来到广东工业大学任教。当时的工业设计专业还只是专科,仅有3名教师、20多名学生。杨向东到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伏在尚未打开的行李包上,撰写工业设计本科专业申报书。翌年,该专业申报成功并开始招生。2004年,杨向东受命组建艺术设计学院并担任院长。时任艺术设计学院书记的谢冠华副教授曾回忆:“杨向东院长给人最深的印象正是他的激情和理想性。在他身上好像装有一个永动机似的,不仅推着他不停地向前,也推动着我们身边的年轻人不断向上。”

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之初,条件和环境还很艰难,教学、科研用房缺乏,工作室、办公室都是临时的,原来分散于各工科学院的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做重新的梳理完善,学科建设与师资水平亟待提升。虽然有这么多的困难,但杨向东毫不畏难,在他看来,学院能够独立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正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办学第一位的是人,以当初学院的条件引进高人几乎是不可能的,聪明的办法就是“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杨向东以其在设计界的人脉,在全国各地四处“拜码头”,请求“大咖”们支持,那三年,杨向东与谢冠华书记等同事一起,跑了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等地,拜访了许多工业设计界的大师,向他们请益求教办学之策,其中有北方的柳冠中先生、张乃仁先生,南方的尹定邦先生、凌继尧先生、胡景初先生、陈汗青先生、何人可先生等。还请来了全国各兄弟院校设计教育的专家,举办了全国性学术交流会,建立起了学院与学术界的亲密关系。此外,他还利用其上世纪80年代访学日本的经历,邀请日本的设计界、教育界的大师前来学院讲学,像清水吉治先生、佐野邦雄先生、野口琉先生等专家,都担任了新生学院的外籍教师,带来了国际化的设计理念和。这些做法,使学院建设一开始就在一个国际化的视野和格局下展开。

短短三年时间,艺术与设计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举办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2006年,由广工大与东莞市政府联合共建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正式成立,从此广工大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启了以设计平台为地方产业服务的崭新篇章。

设计是趋向人性的,趋向美的,它的最高境界即教学是使人的生活与诗意达到同一性。从这样的设计理念出发,杨向东强调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在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环境氛围中进行。正是这样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使得学院各个专业得到融合发展。令人振奋的是,一批年轻教师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创新设计的潜能得以发挥,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成为设计教育的骨干;艺术与设计并行发展,像江衡、张洪亮、陈天、张纯桂、吴彩皓等致力于艺术创作的画家也迅速成长并取得了很好的创作佳绩。

设计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极强的驱动作用。然而,高等教育如何与产业融合恰恰是一个大难题,也是教育现代化必须要“破”的难题。对这一点,杨向东是极其敏锐的,不少内地北方高校瞄准珠江三角洲企业发展对设计创新的需求,纷纷南下寻找产学研合作,而作为置身于当地的广工大,没有理由把自己关闭起来。于是,杨向东四处寻找机会,奔走于行业、产业、政府之间,终于在东莞松山湖建起了“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这也是广东工业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三大协同创新平台”最早的一个。从学者转向经营,杨向东坦言很不适应,“别人觉得,你就给我几张纸,上面画点图案做点造型,凭什么要我这么多钱?”彼时,全球经济大环境尚好,东莞习惯于OEM的厂家不缺订单,钱也很好赚,“但已经有一些人想要做产品转型升级的尝试”。东莞星火机电设备当时公司找到杨向东,让设计院帮助设计其新项目SFJ-50静音发电机组,经过重新设计后,当年的国内外订单猛增5倍以上,为企业带来了1.8亿元的经济效益。随后,东莞高铁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找上门来,设计院帮其重新设计的橡胶检测设备,令该企业一举成为国际相关检测仪器的知名供应商。此后,华南工业设计院逐渐成了以工业设计助力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人们开始对设计院有了新的看法,主动找上门来的也多了。”杨向东说。同时,依托设计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紧密融合,一大批学生和青年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大展身手。

图2-26:杨向东向时任国家科技部张来武副部长(左)介绍东莞杯国际工业大赛作品

杨向东带领一班年轻人进驻松山湖时,曾放言要为设计创新,潮起东莞,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型作贡献,如今回过头看,这样的初心正在实现,他们已把“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打造成为一个享誉国内外的知名设计赛事,把设计院打造成国际大师频繁来访交流的基地,为地方企业的升级增效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得到了当地企业和政府的高度赞誉。十二年来,设计院服务企业逾3000家,成功设计产品1000余项,获得80多项设计奖,160余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增收10亿元以上。2013年初,东莞市政府决定再投入1.5亿元,与广工大共建东莞设计创新院,目前东莞设计创新院已经建成并正在推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杨向东也因此评为“东莞创新奉献杰出人物”,“感动广工大人物”。2017年,他被授予光华龙腾“中国设计贡献奖”银质奖章,该奖项于2005年设立,2011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正式批准,是唯一一个评选设计人才的国家级奖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担任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之时,杨向东已入知天命之年,在退休前的十年,他为广工大工业设计专业的创立和设计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建设大干了一把,而在年过六旬之后的十多年里,他又在东莞为创建广工大设计创新的平台作出了贡献。他翻译过一本日本僧人松原泰道的书《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划》,在前言中,杨向东一表心迹:人生如同马拉松长跑,50--60是人生旅程的折返点,人生后半程是最好和最后的机会,我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再为毕生所热爱的事业做出些奉献。

(文字:谢冠华 供图:广东新闻网 )

关闭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电话:020-39322681 邮政编码:510006

版权所有:广东工业大学